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 李慧敏|北京报道
8月13日,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从华球体育(以下简称,国铁集团)获悉,国铁集团近日出台的《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纲要》)提出,到2035年,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,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,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,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,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。
中国已成为高铁大国,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高铁有哪些优势?
形成一二三小时高铁出行圈,助力城市群建设
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副主任丁亮表示,围绕《规划纲要》中这个战略目标,将构建现代高效的高速铁路网。建设以高铁主通道为骨架、区域性高铁衔接延伸的高铁网,实现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,相邻区域省会间基本实现3小时高铁圈;形成城市群内2小时城际交通圈;都市圈、特大及超大城市1小时市域通勤圈,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。
1小时都市圈如京津冀区域北京到天津、雄安间,长三角区域上海到苏锡常间,粤港澳大湾区广深、广珠间,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到重庆间形成市域和通勤客流圈;2小时城市群如京津冀区域北京到石家庄间,长三角区域上海到南京、杭州间,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与珠三角周边城市间,成渝双城经济圈成渝与周边城市间形成城市群快速通道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铁路建设投资持续高位运行,固定资产投资连续6年保持8000亿元以上水平。
在铁路基建重点建设的背景下,我国的铁路网建设也逐渐越“织”越密。
国铁集团数据显示,我国铁路网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已由2012年的94%扩大到2019年的98%,其中,高铁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覆盖由2012年的28%扩大到2019年的86%,除拉萨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均已通高铁,香港也进入全国高铁网。
截至今年7月底,我国高铁里程3.6万公里,居世界第一;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4.14万公里,居世界第二。我国2004版、2008版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》提出的“四纵四横”高铁网已提前建成,2016版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》提出的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正在加快推进。
而在客货运方面,高铁也是铁路领域重要的增长点。
2019年,我国铁路客、货运发送量分别达到36.6亿人次、43.2亿吨,较2012年分别增长93.3%、10.6%,其中,高铁客运增长尤为明显,高铁日均发送旅客由2012年的106.8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638.3万人次,年均增长29.1%,高铁运量占铁路旅客发送量连续4年超过50%。
高铁的快速发展,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,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、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中,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,高铁经济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、新基建赋能铁路发展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
高铁大PK,中日法德哪家强?
当前,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、在建规模最大、高速列车运行数量最多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、高铁技术体系最全、运营场景和管理经验最丰富的国家。
而从世界范围来看,一些发达国家,如美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日本、俄罗斯等,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创新基础上,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铁路系统和发展模式。
与这些国家相比,我国高铁有哪些优势?
近几年来,我国高铁动车组技术快速发展,铁路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,成功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。
列车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铁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。中国高铁逐步形成了以时速350公里、时速250公里为主的动车组系列化产品,覆盖低温、高海拔、风沙、高温等不同运营环境。
国铁集团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我国动车组保有量已达3600多组,其中复兴号动车组约690组,占世界高速列车总保有量的一半以上,比其他国家的总数还要多。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后,日本、法国、德国等国家均将高速动车组运营目标速度定为350公里及以上。可以说,我国高铁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。
从规模上来讲,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3.6万公里,占世界高铁营业里程的66%以上,位居世界第一。
从基础设施、技术装备等硬件现代化程度方面来看,我国高速铁路是在近年修建,服役时间较短,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技术装备得到广泛运用,各类设备设施技术性能和可靠性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,例如,我国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营速度达到时速350公里/小时,法国和日本均为320公里/小时,德国为300公里/小时,俄罗斯与美国分别为250公里/小时和241公里/小时。
此外,我国高铁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。以京张、京雄、浩吉铁路为代表的智能铁路全面建设运营。此外,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等现代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已在高铁建设中不断融合与应用。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、运行故障自诊断、导向安全自决策功能的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,并成功应用于京张高铁,实现了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,而其他国家在智能客车方面仍处在试验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