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,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开行突破1000列,中越国际旅客列车恢复开行……
连日来,我国国际铁路联运工作捷报频传,一幅依托钢铁轨道、跨越欧亚大陆的庞大国际联运图景加速展开,为服务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助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、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注入了新动能。
6月10日8时32分,青岛胶州站,随着青岛机务段“00后”机车司机黄家玄缓缓推动手柄,75052次中欧班列稳步提速,“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0000列”标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
2016年统一品牌以来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,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,彰显了服务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助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、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的实际成效,也揭示了中国铁路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、更好效益、更加安全方向发展的成功密码。
仅仅10余天后,凌晨的古都西安,一项新的纪录悄然诞生。6月21日3时55分,X8155次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缓缓驶出西安国际港站,满载货物开往德国杜伊斯堡。
以这趟列车开行为标志,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00列。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应市场需求而生,如同高铁列车,按时停、按时走,吸引了大量高附加值货源。目前,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货品种类多达万余种,平均每柜货值较其他班列高41%左右,已累计发送超9.8万标箱。
时间回溯到5月25日18时05分,T8701次列车从广西南宁站驶出,开往越南河内(嘉林)。时隔5年,中越国际旅客列车恢复开行,我国南宁至越南河内的时空距离压缩至12个小时左右,中越边境的“双城生活”从梦想照进现实。
对于商务旅客而言,这趟列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在越南从事厂房租赁业务的伏先生常年往返于两国之间。他感慨地说:“国际旅客列车不仅连通了地理空间,而且成了两国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桥梁。”
中蒙边境,二连浩特的暮色见证新的突破。6月1日傍晚,一列满载汽车配件、家用电器和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从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出,标志着该口岸今年通行中欧班列突破1500列。目前,中欧班列中通道运行线路达73条,辐射国内24个省份、欧洲10余国70多个枢纽站点。
沿着钢轨向南望去,彩云之南,中老铁路“澜湄快线”国际货物列车正与时间赛跑。列车全程运行约26小时,到货时间精准可控,通关迅速高效。榴莲运输旺季,每日开行的3对“澜湄快线”水果运输冷链列车,将东南亚的榴莲、山竹等热带水果快速运往国内。
清晨的凭祥铁路口岸,阳光为往来列车镀上金边。北上的列车满载新鲜水果与木薯淀粉,南下的列车装载着箱包、新能源汽车等货物。南宁海关数据显示,截至6月22日,凭祥铁路口岸今年进出口货物总量达37.1万吨,同比增长107.26%,其中大多数经中越班列运输。
通关效率的提升为货运提质插上翅膀。95306数字口岸系统投用后,口岸站可提前办理海关手续,铁路快通模式将通关时间由半天左右缩短到30分钟以内,最快只需几分钟。昔日边境线上的漫长等待,如今化作“即到即走”的高效通途。
目前,我国境内已有128个城市开行中欧班列,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、亚洲11个国家超过100个城市;运送的货物品类拓展至53个门类、5万多种商品,汽车汽配、机械设备、电子电气等高附加值货物已成为中欧班列出口的主要货源。中国制造“新三样”——新能源汽车、锂离子电池产品和光伏产品,正搭乘中欧班列走向全世界。
从往昔跨国列车的悠长笛声,到如今纵横亚欧大陆的钢铁网络,国际铁路联运一路披荆斩棘、砥砺前行。随着网络的不断完善和区域合作的持续升级,国际铁路联运必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,书写更多互利共赢的新篇章。